top of page
美英

何振岱诗词赏析《春感》其一

用诗心怀抱不一样的春天——写在前面的话


      当人们开心跨年互致祝福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2020年的春天会以乱象开年。阳光依然明媚,春光似往日潋滟,但却风中有刀,将无数人阻隔在了室内。疫情的施虐扰乱了地球上所有人的心。作为生活在海外的我们,痛惜武汉同胞的泪尚未擦干,便又要开始面对蔓延到周围的病毒攻击。纷乱当中该如何守衷抱本,这是我们每一个身陷其中的人都需要做的功课。也就是在这个当口,当何欣晏女士找到我时,两人便一拍即合:让我们从品诗开始,以诗静心!

      诗学,是一种修养,沉静以心,透视天下。我们可能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不让自己陷入到悲悲戚戚,浑浑噩噩,或恐慌失措当中为浮云乱心。如何做到这些,凭的不是意气而是修为,修养诗心便是一种修炼。以诗立心就有能力保持冷静。这是此时此刻我们开此专栏的初衷----和大家一起在欣赏诗词作品中抒胸中之气,达到一种修为,一种超然,一种境界,在这难熬的日子里共同期盼春天的美好。如果我们的抛砖引玉哪怕能带来一点点的助益都是我们无上的期盼。

      不要说在纷乱之时讲诗“不合时宜”。我们,心安理得。

      与何欣晏女士的相识让我接触到了何振岱的诗词,一读之下不能释卷。我读过他现存的每一首诗,也了解过他一生中诸多的细节。我为他写过一部小小的诗歌剧,剧中的诗贯穿了他的学识经历,处世态度和他的德行修为。在我看来,何振岱是近代少有的儒子大家。他的诗平静中不失灵动,自然中含有深意,看似清癯却也洒脱。他对细节的捕捉和处理以及运用让我惊叹,他能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为诗词。我常想,这,才是真正的诗人。读何振岱诗的感觉与感叹,我在读陆游的诗中有过,在读苏东坡诗时有过。我想我有一种义务让人们知道和了解这个诗人,不能让他的诗淹没在浩瀚的诗海当中。他是诗海中的一瓢水,让我们舀出来,读之,品之!

      我将会逐篇讲解他的诗词,不刻意挑选,随缘以评。或许是因诗映当下,也或许是被某处触动了神经,总之一诗一篇,尽可能详细而全面地刨析和品味其中的写作手法,艺术造诣,以及这种手法之借鉴。尽可能地捕捉他的诗中况味,他眉间眼下的欢乐与忧伤,期盼与无奈。同时也会在评介中穿插介绍他的生平,主要事迹和围绕着他的点点滴滴。在时间节奏上,一周一篇或两周一篇,看自己的时间,看读者的需求。你若爱看,我就会多写,你若需要,我总在这里。

      此次大疫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前所未见,好在我们有诗在,有诗心在,让我们沉静以心,透视天下,有我无我,慧至神安。诗心在,人心在,这个世界终归会走向未来。

     祝福大家!

美英





何振岱作品


《春感》 其一

——何振岱


惜春何忍见花飞,

张幕悬铃事已微。

千里魂消同况味,

经年头白为芳菲。

传书黄耳浑无实,

吹浪江豚苦作威。

岂有邻翁知爱护,

借人畚耜计应非。

      何公爱梅,人称梅叟,开篇原本想读一首他的咏梅诗,不料打开诗集瞬间抓到眼球的是他的这一组《春感》。《春感》一组四首,通读下来,满是伤感和愁绪。这和人们通常的写春不同,通常写春的诗,多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类的有着满满的喜悦感。而这一组,从“惜春”里引出的伤感却浓如重墨,久研不开。谁说春天里都是喜悦呢。正如我们置身之中的这个春天,悲则悲矣,几难承重。百年前的伤春和眼下的伤春虽伤不同但况味相通,那么就让我们从这组《春感》读起吧。

      诗人惜春,惜之几何?诗人从起句起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你了。当头“惜春”两个字锁定了这首诗的情味,整首诗便围绕着这个情感基调写了去。“惜春”,惜到什么程度?他用了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何忍”来诠释。我们知道,在格律诗的起句当中,虽然不乏以情为起的诗,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起句中尽量避开情语以防情语早出,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因“情语早出”而可能造成的“情感早泄”,以保证后句中的情感表达,从而保持诗的结构稳定。这是由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这首诗,诗人一开始便砸下“惜春”,“何忍”两种带有强烈的情感状态的词,可谓“惊起”。这样的重情之起,往往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之意,以岳飞的“怒发冲冠”最为典型。在何振岱的这首诗里,我认为他之所以以此为起应该是有两种解释,一是他有能力把握早出的重情。二是为了表达“惜”之深切,深切到等不及迂回的让心情释放。“惜春何忍见花飞”。“何忍”:不能忍。惜春的我如何能够忍受眼睁睁看着花飞花落?这一句里,有一种心情,也有一种态势,仿佛能让读者看见诗人站在花下为落花而伤感。画面中有着浓浓的诗意。如何读者能有这种感觉,这要归功于他句中的虚实参与。有了虚实参与,才能让读者在体会情感的同时又有一种实在的境界感。在这句诗里,“惜春”“何忍”的情感虚写落脚在“见花飞”的实际描写上,“见”中交代着人物,“花飞”则营造出了一种氛围。读者便得以从这种虚实相互交融当中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并看见诗中的画面。这,就是诗的意境。

       “张幕悬铃事已微”。上句是一种情感的态势,下句是一种实时的动态。“张幕”:张开帷幕。“悬铃”:悬铃以唤。两个动态皆因“何忍见花飞”而来,为什么要“张幕”“悬铃”?因为想要留住飞花,但是却已是徒劳---“事已微”了。首联两句是作者由落花飞去而引发的惜春之意和留春不住的深深感叹。

       “千里魂消同况味,经年头白为芳菲”。首联中的“惜”和“忍”并没有道尽他的“惜春”之意,所以他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情语:“魂消”。什么是“魂消”?“魂消”:是极度的悲伤之境界。“千里”是写落花之远去,“魂消”则是写“我”即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同况味”:相同的境况和情味。这里诗人将“飞花”拟人,人悲花,花伤己,同悲春。“千里”暗扣着起句里的“花飞”即花飞千里,“魂消”则呼应着“何忍”即难忍心意致魂随花去。这一联承接了首联中的情感又给予了很好的递进---让花飞,一去千里。让不忍,心碎魂消。如此“惜春”之意便达到了顶点,其结果是“经年头白为芳菲”。“经年”:很多年。“芳菲”:当然是指花。花飞千里,我悲伤的心随你一同消散。年复一年,我的白发全是为了那无法留住的芳菲。爱花之情如同爱人,可见爱花之情切,不过爱花非只为爱花,还是为了那个“春”。

       “传书黄耳浑无实,吹浪江豚苦作威”。前两联中的“惜春”,“何忍”,“魂消”,“头白为芳菲”,所有这些,都是在写内心的情感,以虚写为主。到了这里,他从虚写中走了出来,开始转向写实。“传书黄耳”是“黄耳传书”的倒置。“黄耳”:黄狗。“传书”:这里指狗叫。“浑”:浑然,完全。“无实”:不真实,意为“听不见”。这一句的意思是:黄狗的叫声我充耳不闻。“吹浪江豚苦作威”,“吹浪江豚”也是“江豚吹浪”的倒置,意为:江豚翻起浪涛。“作威”:发威,怒吼。“苦”:表示程度,有“竭力”,“尽力”,“拼命”的意思。这是他现实中的自己,但现实对他毫无意义,心在花上,魂随花去,既听不见身旁的狗叫,也听不见远处的涛声。这是对上联中“魂消”的完美诠释。

       “岂有邻翁知爱护,借人畚耜计应非”。这两句是如大白话一般相当实在的句子。写到这里,诗人终于从那种“失魂落魄”的“魂消”状态中“醒”了过来,开始考虑该怎么办了。“岂有邻翁知爱护”:“岂有”:没有,不会有。“知爱护”:知道爱护。“借人畚耜计应非”:“畚耜”:读běnsì。是两种工具,前者是簸箕,后者是锹,我认为把它当成耙子解更合情理。“计应非”:计,计虑,谋划。应,因应。非,非常之事。这两句的意思是:临近的老翁不会知道爱惜这些飞花的,我还是要借来簸箕将花收集起来以防“邻翁不知爱护”吧。

这两句写的都实而又实,尤其是下半句, "借","人","畚","耜","计","应","非",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意思,无比实也无比的繁。如果单看,他挤的过紧了些,势必影响诗的美感,不过在这首诗里这样安排倒是有他一定的道理。这就不得不讲讲这首诗的结构艺术。

       前面说过,在通常情况下,格律诗是忌情语早出的,因为它会让后面的情感表达无以为继而产生一种无力感,让诗显得头重脚轻。而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在整体结构上先言情后写实,在每一联的虚实搭配上也是上虚下实。比如“惜春何忍见花飞,张幕悬铃事已微”,上句写心情,下句写动态,显然是上句虚写下句实写。这种写法仍然是格律中惯有的“上实下虚”的结构方式的反向运用。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谋篇的老道和熟练,因为这大小两种结构的反向性恰恰形成了诗的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这样上虚下实的写法,就好比是让后句和后联的实写形成一个基托,让下句来托起上句,用后联托起前联,这样诗就稳稳的立起来了。


美英



美英:美国洛杉矶作家协会会员,《洛城诗刊》古诗词栏目编委!中英文双语杂志《诗殿堂》古诗词栏目副主编!



何振岱作品

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